返回 天天养生

肝脏:酒精代谢的 “重灾区”

2025-07-16

临床一份化验单显示:γ- 谷氨酰转肽酶(GGT)超正常值三倍,AST/ALT 比值突破 2。这源于患者每日三两白酒解乏、周末啤酒助兴的习惯,日积月累的酒精早已打乱肝脏代谢,这些超标的数值都是身体在抗议。

举杯畅饮时,肝脏要承担 90% 以上的酒精代谢。酒精进入肝脏后,会经历“乙醇→乙醛→乙酸”的转化,这个过程对肝细胞来说如同“溺水”。

健康成年人肝脏每小时只能代谢 7-10 克酒精。持续超量饮酒会导致乙醛堆积,像“钢刷”般破坏肝细胞(西医称 “氧化应激损伤”),中医则称为“湿热灼伤肝阴”,好比肝细胞在热油锅里煎熬。

饮酒的 “伤肝红线”

医学早已划出明确界限:乙醇量(g)= 饮酒量(ml)× 酒精度(% vol)×0.8。

1.慢性伤肝线(警戒线)

男性每日超 40g(约 50° 白酒 100ml);女性每日超 20g(约 50°白酒 50ml);持续 5 年以上,肝损风险骤增。

2.急性伤肝线(高危线)

每日超 80g(约 50°白酒 200ml),持续 2 周就可能引发重症肝炎。

酒无贵贱,超标就伤肝,白酒、红酒、啤酒都一样;混着喝酒更伤肝,肝脏负担会翻倍;空腹喝酒比餐后喝伤害大得多。

西医治疗:戒酒是唯一“生路”

彻底戒酒是逆转病情的唯一前提。临床证明,戒酒能显著修复肝损伤,提高生存率。而营养支持作为康复的关键,具体来说,需采用高蛋白饮食,为肝细胞修复提供 “原料”;同时坚持低脂饮食,以减轻肝脏负担;此外,还应补充 B 族、C、K 维生素及叶酸,助力肝细胞修复。

中医护肝:三步调理法

中医认为,喝酒会损伤肝脏的 “疏泄” 和 “藏血” 功能,导致气机郁滞、阴血耗伤。曾松林主任结合临床经验,推荐这套中西结合的护肝法(核心前提:必须戒酒限酒)。

第一步:辨体质,对症调理

1.肝胆湿热证(面红口苦、胁痛易怒、大便黏滞):用葛花解酲汤或茵陈、栀子等中药清热利湿,GGT 超 50U/L 必须严格限酒。

2.肝阴亏损证(头晕眼干、失眠盗汗、肢体麻木):用一贯煎或枸杞子、桑葚等滋养肝血,定期监测肝纤维化指标。

3.肝郁脾虚证(情绪抑郁、腹胀乏力、大便稀):用逍遥散或陈皮、山药等疏肝健脾。

第二步:食疗护肝,融入日常

1.解酒排毒羹:鲜葛根 50g + 薏米 30g + 茯苓 15g + 陈皮 5g,慢炖成羹,适合应酬前后喝。

2.柔肝养血汤:枸杞子 15g + 桑葚 10g + 猪肝 50g 煮汤,适合肝血不足者。

禁忌:喝酒时别吃辛辣、烧烤、油炸食物,会加重肝脏负担。

第三步:经络按摩,调畅气机

推肝经:沿大腿内侧正中线推按,实证(口苦胁痛)从大腿根推向膝盖,虚证(乏力眼干)反向推,每次 5-10 分钟。

按穴位:太冲穴(足背 1、2 跖骨间):疏肝降火,按到酸胀感最佳。

期门穴(乳头下第 6 肋间)、章门穴(第 11 肋游离端的下方):调和肝血,疏肝解郁、缓解胁痛腹胀。

专家提醒

脾胃肝病科曾松林主任提醒:呵护肝脏健康是每个人对自己、对家人都该有的担当。 酒精性肝病已成为第二大肝硬化、肝癌诱因。肝脏的求救信号不容忽视,需及时就医。

1. 初期可能毫无症状;

2. 进展期会出现右上腹隐痛、疲倦、没胃口、眼白发黄;

3. 出现蜘蛛痣(皮肤血色蛛网)、肝掌(掌心潮红)、精神异常时,已是紧急警报。

最新文章

戒烟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好处

男科

 

阅读11433

三伏天里哪些茶要尽量少碰?

挂号

 

阅读13503

困扰无数女性的共同疑问

妇科

 

阅读17618

每天半斤白酒:游走在健康与危险之间的”慢性杀手”

中医

 

阅读13474

初伏该如何喝茶呢?什么人最适合喝茶呢?

中医

 

阅读14396

京ICP备2021035205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