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传统观念影响,男性往往更关注事业与家庭,却容易忽视自身生殖健康。事实上,前列腺问题、生殖系统感染等疾病高发,及时发现并干预,才能避免影响生活质量与生育能力。


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疾病,分为细菌性与非细菌性两种。细菌性前列腺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,常伴随尿频、尿急、尿痛,甚至发热;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则与久坐、熬夜、精神压力大等生活习惯相关,表现为会阴部隐痛、排尿不畅。不少男性患病后因尴尬不愿就医,导致病情反复。其实,前列腺炎并非 “难言之隐”,通过尿常规、前列腺液检查可明确诊断,细菌性前列腺炎需规范使用抗生素,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则可通过调整作息、温水坐浴、适度运动改善,早期干预治愈率极高。
包皮过长与包茎也是男性常见问题。包皮过长指包皮覆盖龟头,但可翻开暴露;包茎则是包皮无法翻开,龟头完全包裹。二者若不注意清洁,易堆积包皮垢,滋生细菌,引发包皮炎、龟头炎,长期还可能增加阴茎癌风险,性生活时也可能导致伴侣感染妇科炎症。对于包皮过长者,日常需每天翻开清洗,保持干燥;包茎患者则建议在青春期后或成年早期进行包皮环切术,手术创伤小、恢复快,能有效降低健康风险。
男性生殖健康需主动关注,定期进行生殖系统检查,保持规律作息与健康生活方式,才能为自身健康保驾护航。

在男性生殖健康领域,错误认知同样普遍,不仅可能延误疾病治疗,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焦虑。澄清误区,建立科学认知,是男性守护自身健康的重要前提。
“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前列腺增生” 是常见误解。前列腺增生虽多见于 50 岁以上男性,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,长期久坐、酗酒、高脂饮食、缺乏运动的中年男性,也可能提前出现前列腺增生症状,如尿频(尤其夜间排尿次数增多)、排尿困难、尿不尽等。若出现这些症状,需及时通过前列腺超声、残余尿量检测明确病情,轻度增生可通过药物控制,严重时则需手术治疗,避免因拖延导致尿潴留、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。
“遗精是身体虚弱的表现” 也需纠正。青春期后至已婚未规律性生活的男性,每月 1-2 次遗精是正常生理现象,是身体排出多余精子的方式,无需过度担忧。但如果频繁遗精(如每周超过 2 次),或伴随头晕、乏力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,可能与精神压力大、睡前接触刺激性内容、生殖系统炎症相关,需通过调整生活习惯、心理疏导或医学检查排查原因,无需盲目进补 “壮阳” 药物。


此外,“男性无需做生殖健康检查” 的想法完全错误。建议 20-40 岁男性每 2-3 年进行一次生殖系统检查,包括生殖器官外观检查、精液常规(备孕男性必查)、前列腺检查等;40 岁以上男性则需每年检查,及时发现前列腺增生、生殖系统肿瘤等问题。主动重视、科学应对,才能让男性健康不 “缺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