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天天养生

中医调理皮肤:由内而外,养出健康肤质

2025-11-04
中医认为,皮肤不仅是人体的屏障,更是脏腑功能、气血状态的外在体现,有 “肺主皮毛”“脾主肌肉”“心其华在面” 等理论,强调皮肤健康需从调理内在脏腑、充盈气血入手,而非仅依赖外在护理。针对湿疹、痤疮、黄褐斑等常见皮肤问题,中医通过辨证施治,结合饮食、作息、情志调节,实现由内而外的肤质改善。
湿疹是临床高发的皮肤问题,表现为皮肤瘙痒、红斑、丘疹、水疱,严重时出现渗液、结痂,且易反复发作。中医将湿疹归为 “湿疮” 范畴,核心病机与 “湿” 相关,多因脾虚湿盛、湿热下注或血虚风燥所致。脾虚湿盛者,因脾运化水湿能力减弱,湿邪蕴结皮肤,导致湿疹缠绵难愈,皮疹色淡、渗液清稀,常伴有乏力、腹胀、大便溏薄,调理需健脾祛湿,可选用参苓白术散、除湿胃苓汤,日常多吃山药、薏米、茯苓等食材,避免生冷、油腻食物;湿热下注者,多因饮食辛辣或外感湿热之邪,皮疹红肿、渗液黏稠、瘙痒剧烈,需清热利湿,常用龙胆泻肝汤、萆薢渗湿汤,搭配绿豆、苦瓜、冬瓜等清热食物,同时保持皮肤清洁,避免抓挠;血虚风燥者,多为湿疹日久,耗伤气血,皮肤干燥、脱屑、瘙痒,需养血祛风,可服用当归饮子、四物消风散,配合红枣、枸杞、黑芝麻等食疗,注重皮肤保湿,减少洗澡频率。
痤疮(俗称 “痘痘”)多见于青少年及油性皮肤人群,表现为面部、前胸后背出现粉刺、丘疹、脓疱,常伴有毛孔粗大、出油增多。中医认为痤疮与肺胃热盛、肝气郁结、痰瘀互结有关。肺胃热盛者,因饮食辛辣、油腻,导致肺热上蒸、胃火炽盛,痘痘红肿疼痛、数量较多,需清肺胃热,可选用枇杷清肺饮、清胃散,日常饮用菊花茶、金银花茶,多吃梨、柚子等清热水果;肝气郁结者,因情绪焦虑、熬夜,导致肝气不畅、郁而化火,痘痘多集中在两颊,伴有口苦、烦躁,需疏肝清热,常用丹栀逍遥散,搭配玫瑰花、佛手泡水,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熬夜;痰瘀互结者,多为痤疮日久不愈,形成结节、囊肿,需化痰散结、活血化瘀,可选用仙方活命饮、丹参饮,配合山楂、桃仁等食疗,适度运动促进气血循环。
黄褐斑是困扰女性的常见皮肤问题,表现为面部对称分布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,与日晒、内分泌变化、情绪波动相关。中医称其为 “肝斑”“黧黑斑”,病机多为肝郁气滞、气血不足或肾虚水泛。肝郁气滞者,因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结、气血运行受阻,色斑边界清晰,伴有胸胁胀痛、烦躁易怒,需疏肝理气、活血化瘀,可选用逍遥散、桃红四物汤,搭配当归、川芎、玫瑰花等,避免情绪抑郁;气血不足者,因气血亏虚、不能濡养面部,色斑颜色淡、伴有面色苍白、乏力、头晕,需益气养血,常用归脾汤、八珍汤,多吃红枣、桂圆、阿胶等补血食材,保证规律作息;肾虚水泛者,多因肾精亏虚、水湿上泛,色斑色深、伴有腰膝酸软、畏寒怕冷,需补肾温阳,可服用金匮肾气丸、右归丸,配合黑豆、核桃、枸杞等食疗,注意防晒,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。
中医调理皮肤注重 “治未病”,日常养护尤为关键:饮食均衡,少食辛辣、油腻、甜食,多食新鲜蔬果;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耗伤气血;情绪稳定,防止肝气郁结影响皮肤状态;适度运动,如快走、瑜伽,促进气血运行,帮助排出体内湿气;做好防晒,减少外界环境对皮肤的损伤。唯有内外兼顾,才能养出健康、细腻、有光泽的肤质,远离皮肤问题困扰。

最新文章

中医调理皮肤:由内而外,养出健康肤质

皮肤

 

阅读12946

中医男科调理:固肾益精,守护男性生理机能

男科

 

阅读14613

中医妇科调理:呵护女性生理周期,滋养气血根本

妇科

 

阅读17777

中医体质调理:辨证施养,因人而异

中医

 

阅读13692

中医四季养生:顺应天时,调和身心

中医

 

阅读17487

京ICP备2021035205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