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在生活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健康挑战,一些常见疾病更是频繁困扰着她们。这些疾病不仅影响着女性的日常生活质量,严重时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长远危害。深入了解这些常见疾病,有助于女性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健康问题。
阴道炎:作为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,阴道炎发病率颇高。其成因多样,如细菌、真菌或寄生虫感染,激素水平变化,过度清洁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等。患者常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、异味、颜色异常(如发黄、发绿),外阴瘙痒、灼热等不适症状。不同类型的阴道炎,如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呈豆腐渣样,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呈黄绿色泡沫状,细菌性阴道炎白带带有鱼腥臭味 。日常生活中,保持外阴清洁、避免过度清洁阴道、注意经期卫生及选择合适的内裤等,有助于预防阴道炎。一旦患病,需及时就医,根据具体类型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治疗。

宫颈炎:多由病原体感染引发,像沙眼衣原体、淋病奈瑟菌等,部分也与宫颈损伤或长期受刺激相关。多数患者早期可能无症状,有症状者则表现为白带增多,呈脓性,还可能伴有接触性出血,即性交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少量出血,以及外阴瘙痒、灼热感,部分人会出现尿急、尿频、尿痛等泌尿道症状。预防宫颈炎,关键在于避免不洁性行为,注意性生活卫生,及时治疗阴道炎症,减少对宫颈的刺激。若确诊,医生会依据病情采用抗生素治疗,对于存在宫颈糜烂等病变的,可能还需物理治疗 。
盆腔炎: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,如子宫、输卵管、卵巢发生的炎症,即为盆腔炎。常因经期卫生不良、产后或流产后感染、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等所致。急性盆腔炎起病急,患者会感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,活动或性交后加剧,伴有发热、寒战、恶心、呕吐、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,严重时可引发盆腔脓肿、败血症等并发症。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迁延不愈而来,症状相对缓和,但会出现下腹部坠胀、疼痛及腰骶部酸痛,常在劳累、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,还可能导致月经不调、不孕等问题。预防盆腔炎,要注意经期卫生,避免经期性生活,积极治疗阴道炎、宫颈炎等下生殖道感染,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。治疗上,急性盆腔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,必要时手术;慢性盆腔炎则采用综合治疗,包括中药调理、物理治疗等 。

子宫肌瘤:这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,常见于 30 – 50 岁女性。其发病与遗传、激素水平(如雌激素、孕激素)密切相关。多数患者初期无症状,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。随着肌瘤增大,可能出现月经改变,如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,下腹部可摸到肿块,白带增多,还可能压迫周围组织,导致尿频、尿急、排尿困难、便秘等症状。对于无症状或肌瘤较小的患者,定期复查监测肌瘤变化即可;若肌瘤较大、症状明显,影响生活质量,或存在恶变风险时,通常考虑手术切除 。
乳腺增生:在女性乳房疾病中极为常见,多与内分泌失调,尤其是雌激素、孕激素比例失调相关。精神压力大、生活不规律、高龄未婚、未育或哺乳时间短等因素,都可能增加患病几率。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、刺痛,疼痛程度和周期与月经有关,往往月经前加重,月经后缓解,乳房内可摸到结节或肿块。日常保持心情舒畅、规律作息、适当运动,避免食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,有助于预防乳腺增生。若疼痛明显,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缓解症状 。

甲状腺疾病:女性患甲状腺疾病的概率高于男性,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(甲亢)、甲状腺功能减退(甲减)和甲状腺结节。甲亢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,患者会出现心慌、多汗、手抖、食欲亢进、体重减轻、情绪易激动等症状;甲减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,表现为畏寒、乏力、嗜睡、记忆力减退、体重增加、便秘等;甲状腺结节多数为良性,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,常在体检做甲状腺超声时发现,少数结节可能恶变。定期体检筛查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超声,能早期发现疾病。甲亢可通过药物、放射性碘或手术治疗;甲减需补充甲状腺激素;甲状腺结节若为良性且无症状,定期复查,若有恶变倾向或出现压迫症状,则需手术 。
骨质疏松症: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,这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,破骨细胞活性增加,导致骨质流失加速。此外,年龄增长、钙和维生素 D 摄入不足、缺乏运动、长期吸烟酗酒等,也是危险因素。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,随着病情进展,会出现骨痛,以腰背部疼痛多见,身高变矮、驼背,严重时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,如髋部、腕部、椎体骨折等。预防骨质疏松,女性应从年轻时开始注重钙和维生素 D 的补充,多吃牛奶、豆制品、鱼虾等富含钙的食物,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 D 合成,坚持规律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,戒烟限酒。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评估后,考虑适当补充雌激素或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 。
抑郁症:女性由于生理特点(如经期、孕期、产后及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)、社会角色多重压力(工作、家庭等),患抑郁症的风险相对较高。抑郁症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快感缺失、自责自罪、睡眠障碍(入睡困难、早醒等)、食欲改变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等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、工作和社交功能,甚至有自杀倾向。日常生活中,女性要学会调节情绪,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,遇到心理压力及时寻求家人、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。若出现疑似抑郁症症状,应及时就医,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 。
女性应时刻关注自身健康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定期进行体检筛查,做到疾病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以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,享受美好的生活 。